和氏献璧

和氏献璧朗读
韩非子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①,厉王使玉人②相之, 玉人曰: “石也。”王以和为诳, 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③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④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⑤而名之以诳, 此吾之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⑥其璞而得宝焉, 遂命曰 “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厉王和武王偏听偏信,埋没了宝玉,错罚了卞和,直到文王继位,才对璞玉进行考察,终于知道它价值连城。仅就这故事本身而言,我们发现,它至少包含了三层意义。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高高兴兴地拿去献给皇上,然而厉王和武王都没有能真正发现它的价值,直到文王才知道它的真相,命名为“和氏之璧”。它可以告诉人们,许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易为人们所认识、所承认。这是其一。其二,卞和因为献璞玉给厉王砍掉了左脚,又因为献璞玉给武王砍掉了右脚。为了献璞玉给文王,还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里都流出了鲜血。这说明,为了掌握真理,往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甚至血的代价。第三,卞和尽管被砍去了双脚,尽管他的璞玉长期得不到人们的承认,然而,他决不松懈,决不灰心丧气,而是一意坚持,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说明,如果掌握了真理,就要勇于牺牲,始终坚持,最后终会取得胜利。这则寓言所蕴含的这些意义,对于我们今天坚持真理、发现人才仍然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不管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需要作出多大的牺牲,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到底,不折不挠,真理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所掌握。

韩非子

...

韩非子朗读
()

猜你喜欢

聂绀弩

不用镰锄铲镬锹,无须掘割捆抬挑。

一丘田有几遗穗,五合米需千折腰。

()

平生四海鲁东家,貌敬谁能礼有加。

试问离歌谈狗曲,何如艳曲唱山茶。

()

南山如碧环,缺处苍崖开。当年造物手,办此何神哉。

睥睨倚天壁,千古封莓苔。源源万斛泉,飞出重山来。

()

龙门通世好,虎刹获新观。会晤缘非偶,登临足未艰。

层峰随野眺,曲涧恣幽盘。风入陵通气,日归寺隐峦。

()

怀中保子二龄馀,弄尔西窗旧读书。我指卿卿新画像,可怜未解泪沾裾。

()

桂岭插云表,苍茫天四围。洪泉劈涧落,寒瀑破空飞。

百道穿危磴,千寻下翠微。晓烟洗残黛,白雾掩轻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