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欲游山河十万里,伴吾共蹉跎。酒杯空,灯花落,夜无眠,独高歌,阅遍天下人无数,知音有几个?
逐句解析: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意思:我本是山野村夫(“后山人”),却偶然混迹于高雅场合(“前堂客”)。
赏析:开篇自嘲身份,暗示自己本不属于世俗名利场,却勉强跻身其中,显得格格不入。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意思:喝醉了在书房里手舞足蹈,只读了半本书就高谈阔论,像井底之蛙妄言天地广阔。
赏析:讽刺自己学识浅薄却狂妄自大,表面洒脱,实则眼界狭窄。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意思:自诩胸怀大志,视功名如儿戏,用海一样大的斗去衡量人生的福祸得失。
赏析:故作超脱,摆出一副看透世事的姿态,实则暗含不甘平庸的矛盾心理。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意思:可一旦谈到自己穷困潦倒,就愤然指责老天不公。
赏析:尖锐揭露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面清高,实则无法摆脱世俗困扰,最终只能怨天尤人。
“欲游山河十万里,伴吾共蹉跎。”
意思:想要遍览山河,却希望有人能陪我一起虚度光阴。
赏析:既渴望自由,又害怕孤独,体现矛盾心理。
“酒杯空,灯花落,夜无眠,独高歌。”
意思:酒喝光了,灯芯燃尽,长夜难眠,唯有独自高歌。
赏析:以孤寂的夜场景象烘托内心的落寞,无人理解,只能自我排遣。
“阅遍天下人无数,知音有几个?”
意思:看遍了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可真正的知音能有几个?
赏析:全词点睛之笔,道尽孤独。即便阅人无数,仍难觅心灵共鸣者,呼应“伯牙绝弦”的千古慨叹。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自视甚高、怀才不遇、内心孤傲又深感孤独的知识分子形象。
自嘲身份与见识:开头说自己本是隐居山野的普通人(“后山人”),偶然混迹于体面场合(“前堂客”)。借着酒劲在书房(“经阁”)里对着半卷书就手舞足蹈,夸夸其谈天下大事,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坐井说天阔”)。这是对自己见识浅薄、行为狂放的讽刺。
标榜清高与无奈现实:自称胸怀大志,视功名利禄如儿戏(“大志戏功名”),用海一样大的斗去衡量人生的福祸得失(“海斗量福祸”),显得超然物外。然而,一旦谈到自己口袋里没钱(“囊中羞涩”),现实的窘迫就让他原形毕露,只能愤怒地指责老天爷错了(“怒指乾坤错”)。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清高与世俗需求间的巨大矛盾。
向往自由与孤独求索:他渴望自由,想要游历万里河山,并希望能有知己相伴同行、共度时光(“欲游山河十万里,伴吾共蹉跎”)。
深夜寂寥与知音难觅:深夜独处,酒已喝完(“酒杯空”),灯芯结花(“灯花落”,常暗示夜深或客至,这里更显寂寥),辗转难眠(“夜无眠”),只能独自放声高歌(“独高歌”)以排遣寂寞。最后发出千古慨叹:看遍了天下形形色色的人(“阅遍天下人无数”),但真正理解自己的知音又有几个呢(“知音有几个”)?这是全词情感的最高潮,道尽了深沉的孤独感。
注释 (Annotations):
后山人:指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人。这里带有自嘲,意指自己本是乡野村夫、见识浅陋之人。
前堂客:指在体面的厅堂(喻指上流社会、重要场合)中做客的人。表示自己偶然跻身于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经阁:藏书楼,书房。指读书的地方。
坐井说天阔:化用成语“坐井观天”。坐在井底谈论天空多么广阔。比喻眼界狭窄、见识短浅却妄发议论。
大志戏功名:胸怀远大志向,把功名利禄当作儿戏(表示不屑一顾)。
海斗量福祸:用像海一样大的斗(量器)去衡量人生的福分与灾祸。形容气魄宏大,看淡世俗得失,超然物外。
囊中羞涩:指口袋里没钱,经济窘迫。
乾坤:指天地、宇宙,这里代指命运、老天爷。
蹉跎:本义指虚度光阴。这里“共蹉跎”并非贬义,意指一起度过时光(即使是虚度的、闲散的),带有寻求心灵共鸣的意味。
灯花落:油灯或蜡烛燃烧时,灯芯余烬结成的花状物爆落。常作为夜深、等待或喜事将至的征兆。此处主要渲染深夜的寂静与孤独氛围。
知音:源于“高山流水”的典故(伯牙与钟子期)。指真正理解自己心意、志趣相投的知己。
赏析 (Appreciation):
强烈的矛盾性与自嘲精神: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强烈的矛盾对比和自我解构。主人公一边标榜自己的清高、志向远大、超脱物外(戏功名、量福祸),一边又无法摆脱最现实的物质困境(囊中羞涩),并在困境中暴露出怨天尤人的脆弱(怒指乾坤错)。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精神追求与物质窘迫的尖锐冲突,通过“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等形象生动的自嘲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黑色幽默和深刻的悲剧感。
孤独感的极致表达:词的下半部分,从对自由(游山河)与陪伴(伴吾共蹉跎)的渴望,自然过渡到深夜独处的具体场景(杯空、灯落、无眠、独歌),最终凝结为“知音有几个”这一千古一问。层层递进,将知识分子曲高和寡、难以被世俗理解的深沉孤独感推向顶峰,极易引起广泛共鸣。
语言风格独特:融合了古典诗词的凝练、意境与现代口语的直白、犀利(如“怒指乾坤错”)。既有“醉舞经阁”、“坐井说天”、“灯花落”等富有画面感和古典韵味的表达,也有“囊中羞涩”、“阅遍天下人无数”这样直白通俗的语言。这种混搭形成了独特的张力和魅力。
人物塑造的成功:这首词是塑造丁元英这一复杂、矛盾、充满魅力的文学形象的关键笔墨。它精准地描绘了一个有学识、有思想、渴望超脱却又无法摆脱人性弱点和现实束缚的现代“狂狷”之士的内心世界。
深刻的时代隐喻:它不仅仅是个人的自白,也隐喻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和复杂社会环境中,部分知识分子或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困境:追求精神高地却难免坠入现实泥潭,渴望理解与共鸣却倍感孤独。
总结:
这首词以其辛辣的自嘲、深刻的矛盾揭示、直击人心的孤独表达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又困于现实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它既是丁元英个人精神世界的写照,也道出了许多人在理想与现实、灵魂与物质、寻求理解与注定孤独之间挣扎的普遍心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结尾“知音有几个”的诘问,更是余音绕梁,引人深思。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两汉。佚名。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 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在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佚名。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 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在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