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荆州麦子时节,茧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都在煮茧缫丝。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我对你的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
注释
荆州:今湖北荆州,唐代重要农业区。
麦熟茧成蛾:点明初夏时节(麦收季),蚕茧成熟化蛾,暗示农事繁忙。
缲丝:煮茧抽丝的劳动场景。
忆君:直抒对远方丈夫/情人的思念。
头绪多:双关——既指抽丝时丝线纷乱,更喻思念之情的纷繁难理。
赏析此句出自李白《荆州歌》,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思妇劳作时的深切愁绪,艺术特色鲜明:
1. 意象交织,情景相生农时意象:用“麦熟”“茧成蛾”点明初夏时令,暗含时光流逝而离人未归的焦灼。
劳动场景:“缲丝”动作成为情感载体,将抽丝时的“头绪多”自然关联到心绪纷乱,物我合一。
2. 双关妙用,含蓄深婉“头绪多”一语双关:
表层:缫丝工序中丝线的千头万绪;
深层:思念的缠绵悱恻、愁肠百结。
以日常劳动细节投射心理状态,无需直言“愁”,而愁思自现。
3. 时空张力,情感厚重空间:荆州麦田、蚕室的近景,与远方未归的“君”形成空间阻隔;
时间:蚕蛾破茧的生命周期,暗示分离之久。时空延展深化了思念的孤独感。
4. 民歌风韵,质朴动人语言洗去铅华,贴近民间生活(如南朝乐府手法),以“麦”“茧”“丝”等寻常物象入诗,在朴素中见深意,体现李白对乐府民歌的化用功力。
全诗脉络后两句“拨谷飞鸣奈妾何”(布谷鸟鸣叫,教我如何不心乱?)进一步以鸟声烘托心绪,与此句共同构建出劳动场景—自然声响—心理动荡的三重抒情空间,层层递进,将思妇的无奈与深情凝练为时代性的闺怨缩影。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唐代。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