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诗句意思:
“走马西来欲到天”
诗人骑马向西行进,感觉仿佛要走到天边。这里的“欲到天”既写西域地势的高远(如高原、荒漠与天相接的景象),也暗含旅途漫长、目的地遥远的苍茫感。
“辞家见月两回圆”
离开家乡后,已经两次看到月亮圆了(即两个月过去)。诗人通过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离家之久和漂泊在外的孤寂。
整体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塞行旅的典型场景:
空间上,“欲到天”极言西域的荒凉辽阔;
时间上,“月两回圆”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思乡之情。
后两句进一步写沙漠中无处投宿的困顿,强化了戍边将士(或行者)的艰辛与孤独。全诗苍凉雄浑,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风格。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唐代。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走马:骑马。
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绝:没有。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写下了这首绝句。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17-618 .
2、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90 .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