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佳友朋,不厌寻逐数。
当其或违离,梦想然疑作。
邂逅偿执袂,倒肠百体跃。
返复探数历,昭朗披新濯。
积岁狎青溪,风月对残酌。
猥羁江海役,绳绠系两脚。
晨霁春采动,发兴指东郭。
片舸萦波澜,柳芽烟漠漠。
铁栅木栏干,莺燕相照灼。
戛舷飞笑语,天物偕宿诺。
袅袅一线魂,絪缊结芳壑。
迤东丽楼台,妇家所卜筑。
维船攀欹岸,群稚奔跑犊。
遮以迎笑儿,牵引入深竹。
兹区信旷奥,峦岫有边幅。
终期茅一把,老死作邻曲。
谁敢谓必然,蛟虬长眩目。
初春携家青溪。近现代。陈三立。 溪山佳友朋,不厌寻逐数。当其或违离,梦想然疑作。邂逅偿执袂,倒肠百体跃。返复探数历,昭朗披新濯。积岁狎青溪,风月对残酌。猥羁江海役,绳绠系两脚。晨霁春采动,发兴指东郭。片舸萦波澜,柳芽烟漠漠。铁栅木栏干,莺燕相照灼。戛舷飞笑语,天物偕宿诺。袅袅一线魂,絪缊结芳壑。迤东丽楼台,妇家所卜筑。维船攀欹岸,群稚奔跑犊。遮以迎笑儿,牵引入深竹。兹区信旷奥,峦岫有边幅。终期茅一把,老死作邻曲。谁敢谓必然,蛟虬长眩目。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种葛篇。两汉。曹植。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游仙吟三十首用栩园韵 其十九。。汪石青。 龙鸾百队会蟠桃,冷看熙来攘往劳。座上有时吹合雅,人间何处吊离骚。投壶未必诸天笑,衔石终看一念牢。妙手不辞稍点缀,居然忘镜又忘刀。
哭华姜一百首 其三十六。清代。屈大均。 怀中保子二龄馀,弄尔西窗旧读书。我指卿卿新画像,可怜未解泪沾裾。
城里高山翠作窝,使君呼酒我能过。一泓如镜梅妆映,万井凝脂柳带拖。
雨后更宜浮月饮,风前偏喜醉仙歌。更传乐府教人唱,独客相思愁奈何。
陈使君招饮粤秀山是日听词人歌陈乔生新制曲有怀乔生。唐代。张乔。 城里高山翠作窝,使君呼酒我能过。一泓如镜梅妆映,万井凝脂柳带拖。雨后更宜浮月饮,风前偏喜醉仙歌。更传乐府教人唱,独客相思愁奈何。
颂古九十八首。宋代。释印肃。 红黄碧绿是谁成,会得无不合天真。祗这一株惊被梦,令知大地百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