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此独傍徨,傍徨方踟躇

出自明代邝露的《七哀(其三)

明月夜何长,照我西城隅。

城隅切思妇,长叹充幽居。

执箕方五日,插羽徵军书。

良人凿凶出,锦臂帖飞鱼。

西贼动盈万,我军三百馀。

半死桐城下,湖松尽丘墟。

恶梦乘因来,阴风与之俱。

念此独傍徨,傍徨方踟躇

昔日怀春鸟,今焉失水鱼。

倾耳聆斯言,游心悲何如。

念此独傍徨,傍徨方踟躇诗句的拼音和意思:

niàn cǐ dú bàng huáng , bàng huáng fāng chí chú 。

踟躇:1.解释为形容慢慢的走,同踯躅。2.徘徊不前的样子;缓行的样子。

()

邝露

(1604—1650)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

邝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