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出自宋代程颢的《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诗句的拼音和意思:

páng rén bù shí yǔ xīn lè , jiāng wèi tōu xián xué shào nián 。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不识: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偷闲:(动)①挤出空闲的时间。②(方)偷懒。

旁人:(代)其他的人;另外的人。

()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程颢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