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何处有春柔,目极无垠风雨秋。
底事须登七尺剑,要当自掖千金裘。
图书虽满愧黄绢,桃李纵开嘲白头。
事与愿违宜泯泯,愿违于事更悠悠。
事与愿违宜泯泯,愿违于事更悠悠诗句的拼音和意思:
shì yǔ yuàn wéi yí mǐn mǐn , yuàn wéi yú shì gèng yōu yōu 。
悠悠:(形)①长久;遥远:~岁月。②忧郁:~我思。③闲适;自由自在:白云~。
事与愿违:违:违背,相反。事情的发展结局与主观愿望相违背。形容事情不能称心如意。
事与愿违宜泯泯,愿违于事更悠悠。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