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
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诗句的拼音和意思:
zhōng xīn rú zì gù , wài wù qǐ néng qiān 。
岂能:岂能qǐnéng怎能;哪能我岂能反对?
中心:(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他站在大厅的~。[反]外围|边缘。②(名)在某一方面占据首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政治~|文化~|经济~。③(名)事物的主要部分;居主导或关键地位的人或事物:思想~|领导~|战略~。[近]核心。④(形)处于主导或关键地位的:~人物|~环节。
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谓超脱于物欲之外。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宋代。程颢。 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